首页 / 正文

中国移动的飞聊

作者:康秦辉
   米聊、微信、即将诞生的飞聊,以及中国联通的沃友和奇虎360的口信,“踢爆”了原有的短信市场,本土手机端的即时通讯战争开始进入白热化。

  中国移动也许真的急了。在飞信的风头被米聊和微信抢去之后,中国移动决定在9月底推出自己的手机聊天工具:飞聊。

  9月14日,一位中国移动相关人士表示,“对于未安装飞聊客户端的移动用户,对方只要是飞信好友,用户就可以直接通过飞聊给对方发送消息,而电信联通用户只需手机号即可注册飞聊,与移动用户享受的使用体验是一致的。”

  这意味着,相比中国移动前一款手机短信工具飞信,飞聊被定位为一款面向移动互联网和手机用户,跨运营商、跨平台的即时通讯软件。显而易见,这家中国的移动通讯运营商将矛头指向了两个诞生不到一年的对手:米聊和微信。后者的出现已经打破了移动运营商在手机短信上的垄断地位。据一份运营商内部数据显示,米聊、微信的部分高端用户的日常信息联系中现在只剩下10%通过短信。

  有中移动内部员工透露,飞聊在中国移动内部的地位相当重要,其主导权不仅直属于集团数据部,研发进程更是受到集团高层亲自督促。相比于其他产品研发,飞聊进展迅速,8月已经完成Android、Symbian版本的初步研发。原定于9月8日对外公测,但集团内部认为测试版与后续的正式版差距较大,难以代表飞聊的真正水平,最终推迟到9月底直接推出飞聊正式版,务求一炮打响。

  可见,在“保卫”即时通讯市场方面,飞聊被寄予厚望。

  米聊、微信、即将诞生的飞聊,以及中国联通的沃友和奇虎360的口信,手机端的即时通讯战争开始进入白热化。

  “Kik”踢掉短信

  追本溯源,这场战争开始于一款kik Message的手机应用。2010年10月,加拿大人特德·利文斯顿(Ted Livingston)发布了这款免费手机通讯软件,15天内就获得100万用户,而Facebook和Twitter获得这样数量级的用户分别花费了10个月和两年。

  此后,这款创新产品一度几乎酿成了流量“灾难”,甚至需要公司雇佣飞机加急运送服务器才能支撑几乎要爆炸的流量。

  Kik吸引人之处在于,它能够通过互联网快速实时地发送文字、图片信息,简洁直观的对话界面,与iPhone或Android系统的手机中短信对话形式几乎一样。手机短信的各种功能它都能实现,还能做得更多。
      每条信息发出后,Kik都会用不同的图标实时更新其状态,从“已成功发送至对方手机”,到“好友已阅读”都清晰可辨。短信发送后的实时、细腻的反馈,让用户真正感觉到Kik与普通短信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它完全不通过运营商的短信通道进行,而是通过互联网。

  就像它的英文名称所暗示的那样,“踢掉短信”踢爆的正是电信运营商的手机短信市场。由于国外短信资费高昂,只要很小流量且免费的kik Message带来的杀伤力不言而喻。此外,它对已有的社会网络——手机通讯录进行了发掘。手机通讯录本身可以看作是一个社交网络,每一个号码就是一个ID。而Kik的秘诀在于复制手机通讯录现成的好友网络。当用户注册时,Kik可扫描用户手机通讯录以及电子邮件联系人列表,在数据库中检索用户的手机和邮件联系人是否已注册Kik,以此来匹配推荐好友给新用户。

  将用户已有网络中的“强关系”整体搬迁进Kik,这种的“病毒式”推广,正是其用户增长迅猛的来源。而把用户已有关系网络转变为现成的好友网络,撼动的是电信运营商对用户数据库的牢固控制。Kik顺应的是移动互联网融合电信网的趋势,构建了一个崭新的移动互联社交网络的新疆界。特德·利文斯顿甚至说,“如果愿意,运营商也可以和我们合作。”

  本土米聊与微信的初战

  尽管发迹于大洋彼岸,基于移动互联网提供免费短信、文件传送和语音服务的Kik类应用都是非常适合中国用户的产品形态。

  在国内率先发布的同类应用软件米聊出自小米科技,完全吸收了Kik的精髓:扫描手机通讯录、显示信息实时状态、发送照片等各项体验式功能一个不落。不过在仔细研究中国用户习惯后,米聊做了进一步本土化的创新:即显示好友的在线状态和上次在线时间,随时随地把手机上的照片和音乐,甚至录音分享给好友。为了制造话题,增加用户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米聊还添加了“广播墙”的功能。广播只针对封闭链条的好友,可以随心所欲地记录生活琐事。

  更甚者,米聊还设置了引导用户从开心网或人人网导入个人资料和好友关系、制作自己的“名片”——这些实名制的社区通常拥有用户的姓名、照片、工作单位或者学校。如此一来,米聊就相当于一个实名制的数据库。假设用户看到已有好友转发了他人信息,还可以点击进去查阅他人名片,并决定要不要添加为好友。这些无不揭示出米聊希望借此成为个人用户线上、线下社交圈统一平台的野心。

  面对广阔的市场,腾讯推出同类应用软件微信时则显得相对谨慎。首先它拒绝了扫描手机通讯录中的真实社交圈,也绝对不入侵QQ统治的虚拟社交圈。但他们很快发现,这一市场与QQ近乎垄断的市场地位不同,微信无时无刻不面临着竞争。当他们犹豫不决的时候,米聊已在用户数据库方面抢得先机,不过微信清醒的不算太晚。

  在腾讯开放平台的战略下,微信逐步实现与腾讯旗下产品的整合,从而能够利用腾讯庞大的客户基础:用户可以邀请自己的QQ好友加入微信,导入QQ的关系,还能够将自己的腾讯微博私信、QQ邮箱与微信打通。当收到微博私信或者邮件的时候,用户就能够同时在微信上收到信息。腾讯全产品线的优势很快显现出来,据称其目前用户量已超过1500万,三倍于米聊。
 谁是霸主?

  微信起初的谨慎当然不是天性保守,更主要的是出于对电信运营商的顾虑。

  “如此敏感的业务,腾讯选择的推出时机,着实让业界感到意外。”易观国际分析师胡志辉曾表示。

  胡所称的“敏感”,显然是指这类希望代替短信的应用软件,已经伤害了电信运营商的利益。对于Kik类应用能否在中国赢得市场,悲观者认为,Kik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国外短信资费相对较高。但在中国,相当数量的用户都在使用套餐服务,其中就包含了短信套餐。用户对微信、米聊的真实需求可能很小,只能成为小众的玩具。更重要的是,中国电信运营商以手机短信为基础业务,这类应用对短信无疑为一场革命,难免撬动电信运营商的利益,可能将遇到相当大的阻力。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直与运营商关系密切的腾讯,在微信推展中小心翼翼的原因之一。

  不过,乐观者依然认为,免费的东西具有天生的诱惑力,运营商的彩信资费较贵,而这对于微信、米聊等而言只意味着增加一点网络流量,极具价格优势。

  小米科技创始人、CEO雷军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拥有用户3.85亿的即时通讯在受众最广的前五大网络应用中位列第二,79.4%的使用率仅次于搜索引擎0.2个百分点,增长幅度迅猛,从2010年底的77.1%提升到79.4%,半年用户增长9.2%。与用户量3.86亿的搜索引擎相比,差距更是只有0.01个百分点。

  从这份报告表现的趋势,即时通讯工具超越搜索引擎成为第一大网络应用只是时间问题。“无论哪一个应用夺得这一市场主导权,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移动互联网的霸主。”一位业内观察人士说。

  腾讯对此一定深有体会。纵观QQ帝国的发展轨迹,当在新浪和搜狐忙着做门户、网易忙着做网游的时候,腾讯却在加强自己的即时通讯工具,不断完善QQ的功能,使其成为网民不可或缺的沟通工具。

  最后的结果是,QQ成为坐拥10亿用户的“核武器”,仅仅依靠QQ的虚拟道具就挣得盘满钵满。而当腾讯希望推广任何一款产品时,只需启动这一“核武器”,通过弹窗和面板内置,自己的产品很快就能够进入业界三甲,竞争对手则在QQ嘀嘀闪烁之间灰飞烟灭。

  但在多玩网副总裁林军看来,腾讯推出微信业务,更多是出于“战略防御”的考虑。

  手机端的即时通讯之战,也许会更加复杂。即便腾讯和小米的初衷,并不针对运营商。但米聊、微信上线后,客观上对运营商的短信、彩信、飞信业务造成巨大冲击。对于长期根植于通讯领域的垄断巨头而言,在炙手可热的移动互联网,他们没有理由轻言放弃。

  CNNIC分析师王京婕认为,即时通讯工具自身并不具备较清晰的盈利模式,凭借的是超强用户黏着能力和巨大用户规模,为其它互联网应用提供了一个宣传推广和增值营销的平台。

  “扩大和深挖即时通讯工具的平台价值,成为厂商之间的重点竞争环节,而用户、应用和平台则成为争夺的三大要素。”

  谁将赢得战争?市场正拭目以待。

   
阅读量2463
0条评论
评论

公司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裕中西里30号楼|客服电话:4006080008 | 工作时间: 9:00-21:00

Copyright@2020 号码网 北京飞翔思拓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6762号

输入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