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针对电信重组一周年及目前三大运营商已全部正式拉开3G序幕,我和《通信世界》周刊总编杨海峰一起做客【比特问道】。在节目中,我表示,中国联通突然发布全业务品牌“沃”使原联通的2亿用户十分不适,联通应思考如何向用户交待品牌忽然改变。
“沃”这个品牌推出的时候,我可能叫“哇”,它是“沃”,我是“哇”。为什么我叫“哇”呢?因为我现在是联通的130用户,原来品牌叫世界风。现在我忽然发现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品牌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联通的移动用户、固网用户各一亿多,两亿多用户忽然间品牌都要转变,这个成本有多大?
我认为,现在联通也应该考虑这些问题,并不是在电视上公布一下“沃”品牌就全变了。天翼不一样,因为它本身的2G用户比较少,而且2G、3G是平滑过度的,界线模糊。
中国移动2G、3G彻底分开了,所以推出G3。尽管
中国移动提出了“三不”,但是在前台“G3”只是单独的一个品牌。
从这个角度讲,“沃”直接对应3G品牌,可能没有什么影响。但是现在要把原来这两亿多用户转移过来,中间过程如果用户不满意怎么办?
中国联通怎么告诉用户的电话品牌变成什么了?用户能不能认可,需要多长时间?可能从运营商自己的角度讲,这些都能做。但电信和移动两家给不给它留这么长时间做这个事情?可能它们不会给,不给怎么办?原来有用户要可能转到移动,或者转到电信了,而不是转到联通的“沃”3G。这就出现一个问题,“沃”涵盖的很大。
现在运营商都没有节假日加班加点推进3G建设和试商用,在这种情况下,联通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这个事情。
我认为,联通高层现在想下“沃”还来得及,该如何对2G、3G不同的推进策略,包括过去的小灵通该如何推进。这可能都需要思考一下,把成本和对用户、员工的影响降到最低。这个“沃”品牌肯定也要用,而且要更积极的应用。但如何协调好各种关系,照顾好各方利益,希望联通高层能很好地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