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假宽带”还需“真慧眼”
数量如此庞大、发展如此迅猛且“缺斤少两”问题严重的宽带市场迫切需要一个“公平秤”式的公益测速软件,也完全值得拥有这样一个软件。
近日,不少人投诉花了更多的钱买了更快的宽带,但网速却并没有真的快起来。有关报告指出,国内超半数用户实际宽带下载速率低于运营商提供的名义宽带速率,中国的宽带是“假宽带”。
“假宽带”问题被放到舆论的砧板上已有一段时间,人们愤慨无奈地讽刺中国的宽带为“动车的票价,牛车的速度”。消费者在市场上买了几斤水果,感觉分量不足,可以在市场找台“公平秤”称一称。而消费者面对“假宽带”时,往往会有一种无力感。网络上的一些测速软件测出的网速往往虚高,也缺乏权威性。而让消费者委托专业的鉴定机构来测网速收集证据,成本太高,很不现实。另外,宽带运营商也几乎不可能胳膊肘往外拐——帮助消费者确认宽带“缺斤少两”的事实。如此,消费者就会处于一种“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状态,即便消费者愤而找到运营商交涉或向有关部门投诉,也大多会因自身的弱势地位以及缺乏充足有力的证据而维权碰壁。
笔者以为,消费者要挑战“假宽带”,还需借助一双“真慧眼”。在很多集贸市场,管理部门大都设有“公平秤”,工信部、消协等监管部门或维权团体也应参照“公平秤”的模式,开发一款具有公益性、准确性、权威性和便捷性的测速软件,供消费者免费使用。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宽带用户达1.56亿户,宽带用户数量保持年均54%的增长速度。数量如此庞大、发展如此迅猛且“缺斤少两”问题严重的宽带市场迫切需要一个“公平秤”式的公益测速软件,也完全值得拥有这样一个软件。消费者有了这双“慧眼”,便可以轻松地识破“假宽带”,揪住“假宽带”的小辫子,在维权时便有了更多底气。当然,有了这双“慧眼”,消协、监管部门、法院在调解投诉、处置申诉举报、查处欺诈、判决案件时也添了一件可靠的武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时会更有效率,更有质量。
阅读量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