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至今,中国电信业改革重组进入第四个年头,中国联通地方诸侯为何在此执着的首发价格战,并在其集团公司的默许和鼓励下,大有蔓延全国之势?
我们要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在移动通信市场,资费价格是否还继续成为或者说曾经成为用户增长的拦路虎?
这要从绝对价格和用户消费支出的相对比例两个角度看。
以三大运营商的当前APRU值来看,
中国联通在今年的一季度的综合移动ARPU值为47.7元,2G的ARPU值为34.9元,
中国电信约为人民币51.7元;
中国移动为65元。
2012年全国平均工资最高的深圳超过6000元,最低的西宁不超过1200元。
比较这两项数据,是不是能够得出价格敏感度是否是影响用户增长的因素,无论从绝对价格还是相对支出比例都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个问题是,苹果的技术利好窗口期是不是已经过了?
中国电信在今年3月份正式引入了iPhone,
中国联通显然面临着不小的压力;而另一方面,安卓系的智能机大规模普及,即打击了苹果的市场,也带来了智能手机价格的大幅度降低,是不是还有必要在苹果上做大文章演重头戏,也是一个值得观察的现象
在其他智能机都不能担当机王,只能依靠机海战术群狼策略围攻的情况,能否得出依靠iphone终端吸引新增用户已经后继乏力的结论?
第三个问题,
中国电信市场增长是否已经提前进入一个挖墙脚的阶段?
挖墙脚,既包括挖竞争对手的墙角,从存量用户市场获取自己的新增用户,也包括挖自己的墙角,从2G用户市场获取自己的3G新用户。
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在2012年第一季度,移动电话用户数已经超过10亿,达到103005.2万户。根据最新的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总人口是137053.69万人。
比较这两组数字,能得出什么结论?
在北京等地移动电话普及率已经超过120%,饱和市场竞争是不是血拼价格是一种冲动的管理,而不是营销艺术的管理,否则就无需科特勒洋洋洒洒万言出一本市场营销教程了。
发起价格战的,恐怕也不会真的认为将来能够把已经习惯了低价消费的用户教育成为优质用户,但是依然执着的发起价格战,恐怕只是为了迎合一种社会心理基础以及掩饰自己好牌出尽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