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移动“十二五”重点关注IT化趋势

作者:康秦辉
  在过去的10年,中国移动通信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展望今后10年,中国移动副总裁鲁向东认为,数据爆炸式增长带来颠覆性冲击,中国移动通信业将面临来自IT和互联网行业的挑战。全球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在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不同业务的单位流量给运营商带来的收入差别悬殊,语音、数据在流量上的逆转对收入成本造成了巨大压力。流量与收入的不匹配、第三方业务流量价值低、自有业务流量占比低、行业生态系统驱动管道化这四个因素使得移动运营商被管道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谈到未来的发展趋势,鲁向东说,融合化、多媒体化、集中化、IT化、IP化、宽带化是网络的发展方向,其中IT化尤其需要运营商关注。以前运营商的设备都是电信级的专用设备,现在这些设备越来越IT化。IT及互联网业务的开放性、平台性、快捷性,对网络建设提出了新需求,带来了新模式,IT技术应用在云计算中心、C-RAN等电信网络建设中。电信领域如果用传统的电信观点建IDC、云计算中心,则建得越多赔得越多。“十二五”期间,中国移动在网络运营方面的思路:一是实现网络协调发展,二是实现集中化建设运营,三是建立开放平台,四是面向新领域开拓业务,五是共建共享,实现共赢。

  网络协调发展。在无线接入方面,实现GSM、TD-SCDMA、LTE、WLAN等具备不同的覆盖能力和业务场景的技术协调发展,实现一个无线网中多个模式的接入。在国际网络建设方面,中国移动正在加大国际设施建设投入,近期陆续参加了SJC、APG、厦金、淡福等多条海缆建设,推进中俄、中印等多条陆地光缆建设,并启动了北美、欧洲POP点建设。

  集中化建设运营。在交换网方面,现在中国移动未进行跨本地网的省内集中,MSS分散部署在各本地网或者MSS集中部署但服务于一个本地网。集中化建设的第一阶段是实现MSS跨本地网进行省内集中,第二阶段实现全网集中,实现数据中心化。在确保业务质量的前提下,通过集中计算、集中存储、集中建设维护,降低机房投入、设备投入、人工维护投入和功耗。在无线网方面,从传统的一体化宏站+机房的模式逐步演进到BBU+RRU的集中化模式,并逐步实现一个无线接入网,多个标准。现网基站型态逐步演进到集中化方式,将一体化基站逐步替换为分布式基站,利用原有接入网光纤,实现BBU集中化。集中化后向统一平台GSM/TD-SCDMA/TD-LTE演进,实现多模、宽带RRU,统一的BBU平台结构。各地按照光纤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分别演进,在条件好的地方尽量采用集中化。在云计算方面,建设一个基于虚拟化、集中管理、自动调度和分布式计算的云计算平台,对内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对外提供基于云计算的IT服务。鲁向东说,初步建设“三朵云”,公众云、业务云和IT支撑云,基于云计算技术对现有IT系统实施以南北基地为中心的集中化整合与改造。进一步推动网络IP化,在过去10年,中国移动已经实现了汇接局、端局、传送网、业务平台和TD的IP化,鲁向东说,当前的IP化仅仅是第一步,冲击和挑战才刚刚开始。下一步,CM-IMS引入端到端的IP化,寻址、交换、码号机制也开始全面IP化,网络向互联网化发展,从而实现广泛的接入方式、突破地域的用户分布、灵活的码号方式、低成本的系统与渠道和创新的商业模式。谈到网络IP化的转变,鲁向东说:“VOIP是一种破坏性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在已有领域给我们带来挑战,但在新的领域却给我们带来机遇。”

  建立开放平台。面向流量经营,打造智能管道,实现用户可识别、业务可区分、流量可调控、网络可管理。在近期实现核心网PCC+IP网流量控制,一方面部署PCC功能,通过核心网流量控制及初步的QoS保障实现业务与网络资源的联动,丰富市场营销手段;另一方面在CMNET部署流量控制,根据业务进行差异化QoS保障,使CMNET网络具有智能化的调控、管理和维护能力。在远期实现融合、动态的智能控制。其一是采用融合PCC架构,实现对2G/TD/LTE/WLAN网络的统一管控,推进无线资源动态分配方案;其二是通过无线网、核心网、业务网、IT支撑系统等多个网络的统一配合,实现端到端的业务服务及网络资源联动,提升数据业务网络资源效率和效益。中国移动已经建立的MM商城,是全球首个由运营商推出的泛终端、跨平台的手机应用软件商店。

  面向物联网新领域,中国移动将发挥其网络优势,近期以“智能通道”为主,逐渐向“应用集成”模式发展。在无线城市方面,中国移动将在完善无线网络承载和创新无线城市平台两方面下工夫
阅读量1714
0条评论
评论

公司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裕中西里30号楼|客服电话:4006080008 | 工作时间: 9:00-21:00

Copyright@2020 号码网 北京飞翔思拓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6762号

输入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