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分钟计费,不足1分钟按1分钟算,假如我打电话,通话时间只有15秒钟,却要按1分钟的标准付费,多余的45秒,我没有享受到通话的服务,为什么要付费?这合理吗?”小王是
中国移动的手机用户,当她猛然意识到这一点时,她已经这样交了10年。
她粗粗算了一笔账,10年来,她至少有上千元的零头就这样被
中国移动计入了营业收入,这是一笔相当大的“零头”。5亿多
中国移动用户,每年恐怕要为
中国移动作出数十亿元的贡献。这一算,真把小王吓到了,于是,小王开始在网上呼吁,通信用户都应该好好算算这笔账;
中国移动也该学学超市的做法,把计费零头全抹掉,即使不抹,也该做到四舍五入。她认为,这样,才算起码的公平。
而
中国移动本周回复本报记者时称,按照1995年956号文的精神,他们按分钟收费是符合规定的。
“小算计” 惊醒糊涂人
小王是一家公司的公关部经理,日常对外联系比较多,电话也比较多。在她的印象中,从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每月的电话费都要300多元,赶上出差,一个月五六百元的时候也常有。在手机单向收费后,她办了一个
全球通188元套餐,通讯费降下来一些,那一个月至少也200多元。
去年物价开始上涨,她发现手里的钱越来越紧,也开始和同事们一样,从网上扒下各种省钱经,并照猫画虎地跟着学。这两天,她听说有人用一种叫“来电通”的软件,可以设定一种提示,每到你通话50秒时,它就“嘀”地提示你一下儿,让你尽可能充分享受1分钟计费时间内的通话服务。否则,你总在零几秒的时间挂机,就得交1分钟电话费。受此软件启发,她越琢磨越觉得不对劲儿:“不对呀,这种收费不合理呀。通话费是以分钟为单位的,我们在通话时,不可能每一次都刚好在60秒时结束,基本都会有些零头,超出1秒他们就按一分钟收费,有59秒他们不都白得了吗?这明显是他们占便宜、多收费呀,我呢,为了让他们少占一些便宜,还在费劲地想办法尽量凑五十几秒,凭什么呀。”
50多亿元的 “零头”?
为了弄清她一个月到底有多少零头,小王专门到
中国移动的营业厅打印了她最近几个月的通话单,在一张张几米长的通话详单上,小王看到,300多次通话中,1分03秒、1分08秒、1分22秒……这样带零头的通话记录比比皆是,而N分00秒的只有屈指可数的4次。
本来,小王想在这张单据上看到如何计费的,但遗憾的是,她选了188元套餐,基本通话费一栏都写的是“88套餐-188档”,不能清晰地看出如何扣费的。于是,她又打电话给
中国移动10086客服,人工台的客服小姐和声细语地告诉她:“具体没办法查,收费标准是超时1秒钟按一分钟收费,超出套餐部分,市话1分钟1毛9,长途2毛9,漫游主叫3毛9……”
没办法查,咱自己算。小王这样想着,自己算起来:188元套餐,可打1400分钟市话,每分钟合0.13元,按每月150次主叫算,有148次以上是有零头的,保守的按30秒以下占40%计算,四舍五入,每月约有9元是应该舍掉的,一年就是100元左右,10年就是1000元,这还忽略了前些年双向收费、话费高等问题。
尽管这样算有些主观,也未必完全合理,但小王还是认为,这笔“零头”对于
中国移动来说,绝不是一个小数字。根据
中国移动1月20日宣布的 2010年12月的运营数据显示,12月当月
中国移动净增客户437.8万户,客户数增至5.84亿户。对于这5亿多用户来说,一个用户一年不要说多收 100元的“零头”,就是收10元,就是50多亿元。
计时收费 为何不能精确到秒
面对几十亿元这个庞大的数字,有一个疑问一直盘旋在小王的脑海里:按分钟收费,有这么大的空子可以让运营商去钻。既然通话时长可以精确到秒,为什么计时收费就不能精确到秒呢?
对于这个问题,熟悉电信行业的马继华先生告诉记者,这不是
中国移动一家的问题,是整个电信行业的问题。造成目前这种现实的,与国家相关的计费标准有关。当时,根据技术条件,国家有关部门确定的收费最小计价单位是分钟,这些运营商也是按照这个标准执行的,固话不是也一样吗?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通信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相关政策没有及时跟上。目前,这种收费方式既符合相关规定,又有利于运营商,运营商哪里有动力调整呢?如果哪一天运营商要想调整了,技术应该不是大问题。
有网友也分析,近年来,大家对电信运营商的电话月租费和通话费以分钟计时收费早就大为不满了。然而,电信运营商要不就以种种理由加以搪塞,要不就干脆置之不理,要不就以小变动来保大利益。显然,这样的做法是对用户极不负责任的。电信运营商们多年来能够顶住全国用户的压力而不对原有收费的“游戏规则”进行调整,应该说不是一个“行业垄断”就能解释得了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要求电信运营商对不合理的“游戏规则”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降低电话用户的经济负担,使电信收费更加合理,更加适应市场规律。
期待
中国移动 抹零头
对于这个问题,
中国移动方面本周回复本报记者称,根据邮电部电经资【1995】956号文“数字移动电话采取双向计费的原则,即作为主叫或被叫均按每分钟收取通话费”的要求,按分钟收费符合规定。
而小王对此答复不满意,于是将自己的呼声发到了网上:大家觉得通信行业的计时收费标准合理吗?按分钟计费,不足1分钟按1分钟计。通话时间只有几秒钟,却要按1分钟的标准付费,多余的几十秒,没有享受到通话的服务,为什么要付费?这符合公平、互惠的交易原则吗?这事关几亿通信用户的利益呀,大家都要引起重视。
这个帖子发出后,小王在网上看到许多网友对这种现象表达自己的气愤与不满,但更多的则是无奈。比如有网友说:“与漫游费、月租费相比,这点儿不公平算什么呀。只要他们收的心里坦然,就让他们收呗,我看着呢,看他们能收到什么时候。”还有网友说:“没有行政的推动,没有充分的竞争,撬得动‘巨头’ 吗?人家说了,你可以选择呀,可以选择不用呀,试问诸位,你有这个底气吗?”更有网友说:“有影响力、推动力的人,通讯费都能报销,谁还管咱普通老百姓的事儿呀?”
相对于这些网友的态度,小王要明显乐观得多:“取消单向收费这么难,不是也实现了嘛。计价收费标准为什么就不可能改呢?”按照小王的理想预期:
中国移动如果不以秒计费,还按分钟计,最好把零头抹掉。即使不行,至少也应该四舍五入。小王说:“现在许多超市的收费都抹零了,一块三毛五,就收一块三,有的“7—11”超市,两三毛都可以抹掉,
中国移动也应该学习一下儿这种做法,这样才能化掉用户心中多年积累的‘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