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杨英杰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中国第一家民营电信公司——民盈电讯。十年来,民盈电讯一直致力于涉足基础电信领域,但始终不得入门。杨英杰曾为此进行了多渠道、多角度的测试,也搭建了一个又一个符合当时政策环境和政策隐喻的平台,试图成为基础电信舞台上的一名演员,虽自始至终给自己定位为一名龙套演员,但依旧不可得。
《新财经》记者为“新36条”的话题采访杨英杰时,他正在国外开会,但他还是利用开会间隙回复了记者的问题:“面对‘新36条’,民盈电讯就像一个等待入伍的农村青年,热切又羞涩,远远地眺望着组织。”面对
中国电信、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600050)三大巨头鼎立的
中国电信市场,杨英杰的内心感受,也许就是民营电信企业的一个缩影。
进入基础电信市场只是梦想
互联网已经成为百姓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发达国家互联网使用价格不到其收入水平的1%,而中国的比重超过10%,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再说电话费,如果你有亲戚或朋友在美国,很少有人会从中国打国际长途到美国,几乎都是美国的亲戚朋友打过来,因为美国的电话费很便宜;而在中国,一般的老百姓是承受不起昂贵的国际长途话费的。
为什么会这样?在美国,电信公司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留住自己的客户,电信公司往往会采用各种方式给客户一些优惠。而在中国,电信三巨头垄断着整个电信市场,电信运营商自然没有自主降价的动力和积极性,而且,垄断也造成了电信市场的混乱,霸王条款、信息不透明、付费和服务不对称等问题非常突出。
近年来,国内电信行业先后进行了四次体制改革,给长期垄断下的电信业植入了一些竞争概念,资费有所下降。但这样的改革,并没有实质上改变
中国电信市场的垄断局面,每一次改革,都是在现有的电信企业中打转转,人还是那些人,服务还是那些服务,无非是企业的分分合合,班子被调来调去。最终,电信业最核心、垄断性最强、利润最丰厚的基础电信运营市场仍掌握在三巨头手中,民营企业根本没有进入的可能。
当年,民盈电讯为了间接进入基础电信业务领域,曾参与并购以环太平洋(601099)海底光缆(海缆)为主营业务的亚洲环球电讯。但是,在最后的竞购环节,被当时的网通公司夺得,民盈电讯只好退出。回忆当年的这段收购经历,杨英杰说:“当时的网通,公司规模虽然不大,但毕竟是国企,从任何角度讲,我们都无法与其竞争。现在回过头来看,即使当时我收购了海缆,也很难把它变成做基础电信业务的敲门砖,因为还有法律和政策的限制。”
十年来,民盈电讯只能在增值电信业务中寻找自己的天空。与民盈电讯一样,很多民营资本一直在国内电信市场的边缘徘徊。2005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非公36条”,明确规定了民营资本进入电信业的市场准入问题。可是,五年过去了,民营资本在国内电信市场仍步履蹒跚。
对于“非公36条”的执行缺失,杨英杰认为:“无外乎两个原因,不放心和舍不得。首先是不放心:第一,垄断行业之所以成为垄断行业,必有事关国体、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等理由。这些垄断行业的‘垄断执行者’,对来自非国有的人、财、物及思想意识、政治觉悟、普遍服务水平等诸多方面都不放心,尽管他们自己也未必在这些方面做得尽善尽美;第二,引入民营资本,怕失去自己的利益和权利。其次是舍不得,也就是舍不得现在的资产和资源以及未来的利益和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