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感到的挑战和压力是技术变化太快,今年我们正在进行的前瞻性策略性研究课题就有十多个。”2010年,在韦乐平的带领下,
中国电信科技委重点研究了三个主题——物联网、LTE、下一代互联网。在本次采访中,他分别阐述了
中国电信目前在这三个领域的发展策略、下一步发展计划以及他个人对三网融合发展的观点。
物联网——“这是空中馅饼”
“
中国电信的物联网政策说白了就八个字——心中有数、务实推进。”韦乐平表示,这是
中国电信集团董事长王晓初对于物联网发展的指示。
可以说,2010年以来,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业界对其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在韦乐平看来,物联网的发展对
中国电信来说有战略上的重要潜在价值,但其又是一个薄利、小众市场,需要花费很大精力投入,得到的收入却很小,因此,一定要坚持有效益的发展。
“我称之为‘空中馅饼’,这个馅饼看起来很大,但能不能吃到,什么时候吃到,能吃到多少却很难说,要真正成为运营商有份量的业务恐怕还需要至少5至10年脚踏实地的努力。”韦乐平坦言。
LTE——“我们希望转向主流制式”
“目前从技术、频谱需求以及未来发展等多方面因素考虑,
中国电信都倾向于转向LTE。”韦乐平表示。
就
中国电信目前采用的CDMA制式来说,由于未来发展的速率受限,产业链较弱,其发展早晚会遇到瓶颈,因此,最终电信希望转到主流制式LTE。
“我们判断,
中国电信的LTE可能会在2013年开始试商用,”韦乐平进一步解释到,“而涉及到比较敏感的问题就是最终选择TDD模式还是FDD模式,我们更倾向于选择FDD模式,与原有CDMA运营商的主流模式一致,否则
中国电信将成为 CDMA加TDD这一弱弱产业链的惟一牺牲者。但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决定,最终还是要以国家的规定为准。但是我相信国家的决策会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平衡各方利益,国家的整体利益会大于行业利益。”
下一代互联网——“非常着急”
“比其他两件事情都着急的就是下一代互联网问题。”韦乐平表示,这是2010年
中国电信最为着急的事。
对于业界普遍认为的解决方案——NAT,韦乐平认为,这种技术虽然可以缓解地址问题,但却破坏了互联网的端到端透明性,诸如P2P和云计算等很多互联网应用都成问题,弊大于利,不宜大量应用。“网络改造不是大问题,应用和内容,特别是网站的改造才是最重要的。”韦乐平总结到。
“通常来讲,网络准备需要2至3年时间,虽然
中国电信目前已经启动企业战略,但在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运营商并不能起到主导作用,这需要业界统一考虑,需要政府出面统一刚性的时间表,进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韦乐平指出,“中国是世界上 IPv4地址最为紧张的国家,仅
中国电信每年就大概增加8000至9000万用户,这一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由政府出面来制定下一代互联网的国家发展战略。”
“三网融合这池水不好趟”
《通信世界周刊》:您认为我国三网融合在2010年取得了哪些发展,其发展现状如何?
韦乐平:2010年主要是启动和确定三网融合的试点城市和试点方案阶段。国务院首次明确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两阶段目标,考虑到行业的现实和我国特殊的监管体制现状,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性进展,不仅有了阶段性实施目标,而且明确涵盖了监管层面的融合目标。若这一目标能够按时实现,将是我国信息通信行业的重大历史性进步,对于行业发展、老百姓的生活以及社会进步和文明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实践上,试验方案搞了6稿才出台,而且并不被业界所看好。今年8月份报上来的试点城市方案也是各说各的,并不符合国务院文件的要求,到现在还没有正式批复。整个三网融合并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整个进度已经明显落后于国务院的部署,更加落后于普通老百姓的期望。这种情况的发生已经初步使大家感觉到三网融合这池水不好趟。
《通信世界周刊》:监管问题一直以来被业界定义为三网融合的重大难题,对于解决这一难题您之前也提出过搭建协商平台、在同一部委下设立不同业务局进行各自业务的监管、成立统一的融合的监管机构这“三步走”的监管策略。在您看来,这三步的实现分别有何现实困难,何时才能真正实现?
韦乐平:这三步曲是理想的、符合国际大趋势,也是现实的、渐进式的过渡。但是实施起来在我国现有的体制下太困难了。说到底,是要解决电信和广电分业监管的体制问题和法律保障问题,一个具有公益性属性的广电业和市场化的电信业怎样在统一的市场监管下展开适度竞争是一个全球谁也没有遇到过的难题,可能完全是一个无解的命题,更深一点说,这个问题实际上已经超越了技术和市场层面,触及了我国党政管理体制的协调和调整这样一个敏感的问题,需要最高层下很大的决心才有可能真正推动。
至于在我国何时才能真正实现三网融合这样一个目标,那就更难预测了。我想连美国这样一个发达国家都熬了26年才真正全面开放,那么我国要真正在体制上和法律保障上实现三网融合恐怕至少还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