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月还是按流量计费是困扰运营商的一个大问题。用户一旦包月,流量就很难控制,控制严了,用户就要骂娘,就要投诉。不控制,流量就是运营商难以抚平的痛。如果采用其他方式如计时或者按流量计费,要么不够用,要么就是天价的流量费,用户也不干。我自己的例子,国庆放假七天,总共下载了十几部高清,差不多30G,其他业务等等,起码加起来有10G。如此高的流量全部是用移动网络下载的,虽然速度有时候慢的也想骂娘,比如每秒不到10K的速度,但属于包月的范畴,还是忍了,慢慢下吧。
我想,很多用户和我的想法是一样的,在流量和资费这个矛盾中,运营商和用户该如何去选择呢?
有些运营商尝试过很多种方案,有计时、有计流量、套餐流量、包月,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生活逐步深入到用户的方方面面的时候,似乎只有包月制是能够促进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最有效方式。包月的好处是用户愿意支付相对较高的费用,而且可以忍受网络的不稳定,最关键的是可以培养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习惯,最终养成全新的移动互联网生活方式。而其他方式注定是要降低用户对移动互联网感知的,也不利于用户深入挖掘移动互联网业务。
我认为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初级阶段,运营商应该尽可能的提供包月制不限流量的思路去培养和刺激用户使用各种移动互联网业务。只要用户有了习惯性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那么对运营商而言,挣钱是迟早的事情。
但我们也不能否认,越来越多的流量的确给运营商带来巨大的压力,AT&T在应对苹果IPHONE用户的巨大流量挑战上有些应接不暇,更饱受用户的批评。但我们也看到一个现象,AT&T的网络容量在不断加强,新网络技术的采用也要比其他运营商快,这难道不算是一种有利的促进吗!
现在看来,移动运营商首先要做的不应该是限制用户的流量,而应该是建立合理的相互补充的移动网络,不要押宝在某一项技术上,而应该尽可能的把频谱资源利用好,多种无线技术相互补充,既有纯语音的网络,也有多种数据网络,比如在未来几年,2G+3G+LTE+WI-FI+WIMAX以及室内覆盖网络也许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体系,运营商不应该再去强调自己使用的是那种网络技术,而是能够给用户提供不同需求的网络----无所不在的网络。也就是说,在面对流量这个问题上,应该想到的是如何疏导,分流,而非先想到的是限制用户的流量。
在国内,3G+WI-FI的策略从目前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实际使用效果看,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主要体现在运营商宣传不够或者说网络还不够智能。用户更愿意一键上网,而非像现在我使用的
电信天翼上网卡,上去后我自己要选择使用3G、1X还是WLAN。事实上,让用户选择无非两种情况,速度快的和检测到的。而这显然对流量分流起不到什么作用。反而在一个小区内,大家都选择3G网络的时候,速度就会很慢,用户的抱怨就会立马爆发。而这个时候,运营商应该提供更加智能的联网技术,不是让用户去选,而是系统智能的选,而且可以根据用户使用业务的情况,自动切换网络。当然,这一切都应该是后台无察觉情况下的切换。比如有WLAN和3G的地方,尽可能的让用户使用不同的网络,已降低网络拥塞的可能性。
除了利用不同网络分流流量外,流量管理是解决流量激增的主要办法。当然,这可能会牺牲许多用户的感知,但对运营商而言,流量智能管理是必须的,也是解决流量爆炸式增长最有效的办法。目前,几家主要的系统设备商都推出协助运营商管理用户流量的系统,其核心思路是确保VIP用户的有效带宽和流量保证,而对大量的低效益用户进行带宽和流量的限制。当然,方法和策略有很多,关键就看运营商如何去定义这个事情了。
目前来看,资费和流量是短时期内无法解决的矛盾,用户会永远抱怨资费太贵,而运营商又会抱怨,如此巨大的流量带来的收益却非常有限。尤其是近年来,大量互联网业务加载到移动互联网上,使得网络流量激增,但运营商却很难获得收益。类似的矛盾在接下来一段时间会层出不穷。
当然,我认为这只是暂时的现象,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用户还没有养成好的移动互联生活方式,这需要一个过程,产业链各个环节必须尽可能去培养用户的习惯。而在这个习惯没有广泛养成之前,运营商就必须要忍痛度过这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