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移动降薪方案出台 央企降薪需重视两大舆情效应

作者:郭景霞
本周央国企舆情热点主要围绕央企降薪、军工央企证券化加速、央国企合并重组、百余家中企入围世界500强企业榜等话题。其中,中国移动降薪事件带动央企降薪舆情热度升温,成为本周看点。央国企舆情态势总体平稳。

中国移动降薪方案出台 央企降薪需重视两大舆情效应

据报道,中国移动近日正式发布降薪方案,方案显示,中国移动二级正以上官员年薪将降50%,各省公司班子成员降40%,处长一级管理人员降20%。另据了解,中国移动的本轮降薪范围在处长以上层级,并非之前所传各级同等比例降薪。

研判与建议:

上半年来,随着央企薪酬改革的逐步推进,降薪有关话题屡见报端,成为众多央企舆情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来看,降薪对央企经营管理等方面具有直接和间接两方面影响:

首先,降薪或将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热忱和积极性,造成人才流失,增大企业经营管理困难。目前,在大部分央企经营领域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前提下,不管全员降薪还是领导层面的降薪,其对企业员工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气可鼓不可泄”,积极宣传降薪的节支增效、改革图新等积极意义,维持企业员工思想稳定,是降薪下的首要选择。

其次,间接影响方面,降薪还存在敏感舆情的放大效应和串并效应,使原有敏感舆情更加复杂,企业舆情环境恶化。一方面,降薪起到“放大作用”,或导致已有负面事件关注度升高,加剧舆论被动,同时诱发内外部舆情隐患。另一方面,降薪或发挥串并效应,使得一些与降薪关联度本不大的敏感事件,引发舆论与降薪的联想,使事态复杂化。典型如能源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等,容易被联想为降薪导致企业管理水平下滑。

在此条件下,央国企虽无法阻止舆论的联想,但能通过三方面努力降低舆情风险和隐患:第一,事前评估规避敏感点,切断可能的舆论联想渠道;第二,及时引导舆论,消除敏感事件的不确定性,压缩舆论联想的空间,有效降低舆论风险。第三,主流观点对以降薪约束央企高管的效果持保留意见,涉事央企还需适当约束高管言行,防止在敏感事件上的表态等引发舆论争议。

中船重工军工资产证券化提速

据报道,中船重工目前已经通过旗下上市公司中国重工实现军工资产上市,下一步将按照国家部委要求进一步推进军工资产证券化。中船重工相关人士表示,通过军工资产证券化在更广的层面、更多的平台上实现国有军工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融合发展,有可能将军工资产“分板块”推向资本市场。

同期,湖南省国企改革首批试点企业之一湘电股份向军民融合路线的转型也引发舆论关注。报道称,湘电股份的控股股东湘电集团计划通过军工资产注入,为湘电股份注入军工资质,使后者借此正式开拓军品市场,实现业务模式的转型。

研判与建议:

近期,部分龙头军工企业纷纷在军工资产证券化上或提出发展理念和规划,或进行实质性资产重组,掀起了一波军工资产证券化潮流,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在舆情风险和隐患方面,因军工领域的封闭性和敏感性,军工资产证券化在舆论场也存在国有资产流失和军事秘密泄露等方面担忧。这两方面问题均较为敏感,容易引发媒体关注,给企业造成不利舆论影响。

目前,军工资产证券化在西方国家已经得到成熟的运用,被证明是军工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在我国自身条件来看,军工资产证券化可以拓宽军工企业融资渠道,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解决制约军工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通过并购重组可以进行产业整合、降低发展成本、减少重复建设的浪费。因此可以说,证券化是军工资产的发展大势。

这一过程中,军工企业和与其有合作关系的企业,首先应加强军工资产证券化对推动军工企业结构重组,借力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发展,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等方面积极意义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基本面;同时,也应加强国资监管和信息管理工作制度规范等方面宣传,化解公众疑虑,维护企业舆论环境。

央国企合并重组 舆情应对当以事实说话

近日,《法治周末》推出报道,讨论“央企参与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与国际化经营”等话题,引发舆论关注。多位专家在报道中表示,央企在走向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采取合并的方法,有利于拓展海外市场、增强竞争力,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有可能遭到国外反垄断调查、大而不强等。网民对合并重组的潜在弊病也有较高关注。

研判与建议:

总体而言,舆论对央国企合并重组的共识较高,主流观点认为,以合并重组获得更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是在当前改革局势下,缩小国际竞争中央企在规模和发言权上的差距的最有效办法。与此同时,舆论对合并重组提升竞争力的做法存在的潜在弊端和危险也有充分认识,如目前较普遍的对于合并重组加剧垄断,导致国内国外服务不平衡等,类似观点容易借助热点事件升级为负面舆情。因此,央国企合并重组首先需在提升自身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合并重组在“做大”之外,还须“做强”、“做优”,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在舆情引导上,央国企应注重以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等事实说话,缓解舆论质疑。

106家中企入围财富世界500强 舆情环境不乐观

据报道,《财富》杂志社官方网站7月22日晚公布了2015年度《财富》世界500强排名,有106家中国企业进入了世界500强。其中,中国石化以4468.11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在世界500强排名中列第2位。位居排行榜前10的另外两家中企是中石油和国家电网。

同时,世界500强中的亏损50强榜单也引发舆论关注。其中,中国铝业、中国化工等14家中企上榜,占比高于中企入选世界500强的比例。榜单显示,钢铁金属和煤炭能源成为亏损最为严重的两类企业。

研判与建议:

最新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中国企业占比超五分之一,仅次于美国,超越日本、德国、英国等老牌工业强国。但这一看起来正面的消息在舆论场却没有引发过多积极解读,反倒再度引发网民和部分意见领袖对央国企垄断和经济结构等方面的质疑。类似的舆情演变规律值得央国企重视。

舆论认为,该榜单按照营收排名的计算方式,以经营规模为主要考察对象,是中国企业在榜单中占比较大的主要因素之一。能源、钢铁金属等领域央国企庞大的体量更有利于入选,但相关企业同时也成为亏损大头让人难言乐观。同时,入选世界500强的中企,民营企业占比较低,且精密制造、科技创新类企业较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紧迫性。

从传播角度看,《财富》此次发布世界500强排名引发负面舆论观感的主要原因是,网络舆论对央国企垄断、低效等方面的负面认识依然比较稳定,此次排名成为舆论借机宣泄情绪的出口。涉事企业应对这一舆情环境有充分认识,避免宣传工作触及传播敏感点造成舆论被动。
阅读量1008
0条评论
评论

公司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裕中西里30号楼|客服电话:4006080008 | 工作时间: 9:00-21:00

Copyright@2020 号码网 北京飞翔思拓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6762号

输入不能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