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离开北京移动了……”一次聚会上,朋友晓华怅然若失地说。笔者不免有几分惊讶,惊讶的不只是如晓华这样“老实”的人放弃众人抢夺的“铁饭碗”,更是因为这是最近一个月听到的第四个朋友从电信运营商离职的消息。继上一轮众运营商高管转投虚拟运营商之后,这股离职潮现在涌到了精英员工中。当年羡煞旁人的好工作,如今却迎来一阵阵离职潮,令人唏嘘。
有猎头公司对某省级运营商做过一次调查,在其三四千名核心业务部门的员工中,40%的员工都有明确的跳槽意愿,尤其是市场、运维、信息部门的员工意愿强烈。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钱”途和前途。外部挑战也好,内部竞争也罢,总之电信运营商这几年的日子不好过,不断增大的压力与持续的降薪,成为压垮很多离职员工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庞大的组织面前,每个人都很渺小。你走了,自有后来人。有人会说,每个人的离职都是偶然的,离职人数增多是运营商在产业转型这个时期所遭遇的必然。但是面对“XX公司近4年入职的硕士骨干员工,有80%以上都跳槽了。绩效好的、能干活的,基本都走光了”这样的调查结果,凡是热爱和关心这个行业的人都不能坦然接受。究竟是哪些人离开?到底是为什么?他们都去了哪儿?一系列的问题不应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应该真正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毕竟,任凭风云变幻,人才,才是一个行业的希望!
上升通道受阻
人物语录:“退一步,海阔天空!”
小易毕业于信息通信业的最高学府北邮,打从入学那天起,他就是学校的红人。成绩好、人缘好、能力强,是学生会的主席。世纪之初,毕业之时,正逢通信行业大发展,大部分学生都削尖了脑袋往电信运营企业里钻。小易凭借超强的综合实力脱颖而出,进入某运营商的集团总部。
在总部,充满干劲的他充分展现其才华,锋芒毕露,很快获得领导的赏识和大家的认可。然而近十年过去了,他的职位依然是高级项目经理,听上去很“高大上”,实则没有太多实权。心气颇高的小易当然不满意现状。更让他无奈的是,并不是自己能力不够,不能胜任领导岗位,只是因为没有编制。放眼望去,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大国企里,他在未来若干年内是看不到晋升希望的。而这几年绝对是他最宝贵的黄金时段,褪去学生的青涩,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储备不断充实,且充满了干劲儿。如若被这层无形的天花板压着,迟早会把这一切消磨殆尽。
小易走了,虽有万般不舍,但他必须走。他没有去晋升机会相对多的外企或私企,更不可能去别的大国企,他创业了。由于在信息通信行业浸淫多年,对互联网等新兴领域见解独到,而且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小易做起了电子商务。和朋友搭伙,他不仅将触角延伸到了农业电商等新兴领域,而且还利用自己过往的积累搭上了微博等新媒体运营的快车,可谓涉猎广泛。离了职,却没有离开自己熟悉的行业,小易多年的积累没有白费,而是成为自己快速进入新角色的无尽动力。更重要的是,在这里,他不需要为一些官僚式的繁文缛节而烦恼,不用为自己的“加官晋爵”而烦恼。少了这些牵绊,多了为自己干活的热情,小易说自己真正体会到了“退一步,海阔天空”!
点评:人员稳定,流动性小,曾经是国企的一大优势。各种业务的推进、企业长期战略的推行,在人员稳定的情况下更具可持续性,相应的成本也会更低。但这是一把双刃剑,人员稳定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一个萝卜一个坑”,后进入员工的晋升通道狭窄,在漫长的等待中,当初的锐气逐渐消退,甚至产生倦怠和愤恨,这显然不是企业健康发展所需要的。如何破解,这可能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更大的勇气!
考核压力过大
人物语录:“离职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性价比太低,这都是KPI闹的!”
吴晓是重庆某电信运营商的员工,就职于市场部。2005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技术出身的他却对市场营销更感兴趣,他说这来自于那种经过挑战而获得的成就感。于是以网络口身份入职的他,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来到了市场口,雄心勃勃地想干出点名堂。
市场工作,不仅要熟悉公司的各项业务,更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压力很大。但最终压垮他的不是熟悉业务需要的各种学习,不是在开拓客户过程中的种种艰辛,也不是舍弃业余生活的牺牲,而是在他眼里看似毫无道理的KPI考核,以及连续降薪的惨烈。
“一次针对春节回乡市场的营销,KPI指标是发展50万户,而据统计,总共回乡的人不超过40万。即便完成了50万,但你还要关心用户质量——用户平时上不上网?上多长时间?他们上网都干什么?会不会欠费?如此种种。即便你一个人发展了几百名用户,依然不会有成就感,因为压力充满了整个身体!”吴晓说,员工中间流传着这么一个段子:一天深夜,猫被敲门声惊醒,开门一看,原来是老鼠。猫怒曰:“胆子不小,你找死啊?”老鼠颤抖地说:“大哥,买个3G手机号吧!任务太重啊,我实在是走投无路啊,才敲你门啊!”
现在的吴晓再也不用半夜去敲“猫的门”了,利用在以前工作中积累的关系,他在今年顺利进入了一家知名电信设备厂商,承担在当地的营销工作。现在他也经常加班,但似乎心甘情愿,因为KPI制定得更加合理和人性化,而且多劳多得,性价比大幅提升。
点评:运营商所面临的市场压力巨大,相应地,就传导到员工身上,这完全可以理解。但如何传导,如何激励员工确实是一门艺术。如今的运营商KPI考核不尽合理,不仅表现在业绩量要求大,而且也缺乏正向的激励,只有“完不成任务怎么办”,却少了“完成或超额完成怎么办”。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不乏一些弄虚作假的行为,不仅让员工身体累、脑袋累,更是心累,造成很多员工离职。况且,往往这种KPI考核只重视短期利益,忽视了对公司和个人长期发展的考虑,是到了该修正的时候了!
薪酬持续走低
人物语录:“工资年年创新低,再不走,老婆孩子都养不起了。”
祝明,笔者在运营商里一位很好的朋友。早在2006年,他就入职上海某家电信运营企业。然而在2014年,工作8年之后,已然在某些方面小有建树的他毅然选择了离开,投奔的是德国在上海开设的一家外企分部,但做的工作与运营商相似。
不久前再次见面,不经意间聊起了“跳槽”这个话题,更不经意间说到了他的身上。用他的原话就是“工作8年了,媳妇都熬成婆婆了,工资不见涨,反而年年创新低。再待下去,老婆孩子都养不起了。必须走!”事实也确是如此。回首2006年,他刚入职时,电信行业正处在蓬勃发展的上升时期,那时候的他意气风发,有朝气也有梦想,希望能够在这个行业中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入职后,几乎没有准点下班过,早出晚归成为生活的常态,但年轻人的梦想和相对高额的薪酬成为他加班努力工作的价值指向。随着工作年月的日积月累,他慢慢从一名新手成为企业的业务骨干。但随之而来的,并非是水到渠成的提薪,反而却是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的不断降薪,岗位的提升速度也弥补不了薪酬的下降速度。为什么、怎么办成为那些日子他日思夜想的问题。犹豫和反复,思考与焦灼,彷徨与徘徊,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离开。
如今,在外企做着类似的工作的他,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非常规律。“早晨起来,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然后开车到单位,做完老板吩咐的工作,发现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由自己支配,有时候还真有点不适应。”习惯了电信运营企业的忙碌和加班,突然而至的正常作息反而不习惯,这是否也算是一种悲哀。“虽然上班时间比那时候从容了很多,但现在工资待遇反而是以前的3倍以上,生活充满惬意。”聊到这时,他的神色有些揶揄,也有些讽刺。是的,最美好的青春曾在那里度过,最初的梦想曾在那里起航,但如今,青春已逝,梦想破灭,只能选择从头再来。这个选择是被迫之选,但由此而来的“被迫之选”却通向了一条成功的罗马大道。
马云曾说过,员工离职的原因林林总总,只有两点最真实:一是钱没给到位;二是心受委屈了。第二点造成的原因很多,但第一点却是赤裸裸的直白。对于那些业务骨干和精英人士来说,既然得不到与之相匹配的待遇,那么,“走人”或许已经成为不二之选。
点评:对于任何一个企业的任何一名业务骨干来说,要想让他心甘情愿、拼死拼活地为你打拼,拥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选项。经过高速发展与改革重组之后的电信运营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实现吸引人才与降本增效的和谐统一,是难点也是重点。
行业形势紧张
人物语录:“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上天,风向不对,羽毛都得坠地。”
小杨是一家中型通信器材公司的员工,毕业五年一直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不久前,老板找他单独谈话,讨论涨薪的事宜。尽管他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公司近几年效益平平,没奢望涨多少,但老板给出的数字还是让他失望了。“一个月几百块钱,这就是象征性的涨,还不如CPI涨得快。雷军说了,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上天。现在行业风向不对,羽毛都得坠地。我得认真考虑转行了。”
小杨的事情绝对不是个例。人才的流动在每一个行业都非常正常,然而如果人才大量地从某个行业向外流动那显然不正常,至少说明这个行业不景气。近几年,通信业人才的一个跳槽趋势是从传统通信业向IT企业流动。就像OTT业务对传统通信业务的替代一样,新兴的IT企业比老牌运营商更加具有吸引力。
人才向行业外的流动,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行业分布就可见一斑。根据北京邮电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数据,2013年该校毕业生19.49%进入了通信运营商,而进入互联网及其他ICT行业的为38.16%,仅进入金融业的就有13%。在某权威人才招聘网站发起的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中,
中国移动自2008年起曾经连续5年雄踞榜首,在2013年被微软超越。这种泛社会性的调查,恰恰说明了社会大众对于一个行业发展的基本判断和认知。
几年前,我们曾经经历过一批老牌设备商倒闭和裁员的寒冬。而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通信业面临来自IT企业更加激烈和直接的竞争。如何在行业形势紧张的时候留住人才,真是一个难题。
点评:月有阴晴圆缺,一个行业的发展也有自己的周期和规律。通信行业创造过巨大的辉煌,也有“坐在家里等钱上门”的好日子。然而形势不会一成不变,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也意味着巨大的机遇。有些人会走,有些人能够坚持下来。我们的行业培养出过许许多多的精英人才,也会吸引更多的精英人才,这一点不会变。
工作永不“停机”
人物语录:“五年前,我啥都不会;五年后,我成了PPT顶尖高手!因为天天做!”
罗博大学一毕业就进了某电信运营商,来到南方某二线城市的区县公司做市场工作。小伙子聪明好学、为人谦和,加上热心肠,很快便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不仅是工作能力强,人缘也很好。领导也不拘一格,不断重用他,从区公司到市公司再到省公司,三年多时间,罗博坐上了“火箭”。来到省公司的他发现,自己的工作似乎跟PPT已经分不开了,大事小情,没做过几版PPT心里都不踏实,跟没做过似的。
在省公司没呆多久,遇到了集团公司内部招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罗博报了名。没想到,他挺过了四轮的考核,从全国各地近百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出乎意料地进入北京总部。这对年轻的罗博来说无疑是一次莫大的肯定,更大的平台便意味着更多历练的机会,更多接触新事物的可能,罗博铆足了劲儿准备大干一场。
确实,来了总部,罗博的视野拓宽了,接触的人多了,思维缜密了,工作能力也增强了,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渐渐地,他发现他还是逃不脱PPT的魔咒,甚至更严重了。早上6点半,领导电话一来,他必须开始做PPT;晚上11点刚回到家里,收到邮件,PPT要修改;周末跟朋友出去自驾游,还得想方设法找到网络,继续PPT;甚至在罗博休婚假的时候,PPT也没断过。版本1、版本2……版本26,罗博说这是他的记录,修改了20多次的PPT搞得他焦头烂额,更无奈的是,版本26仿佛回到了版本1的模样……
终于,在无休止的加班中,在无限循环的PPT作业中,再加上一些个人原因,罗博选择了离职,虽有万般不舍,但他还是离开,甚至离开了北京,追随家人去享受天伦之乐。现在的他在一家渠道商工作,虽然也很忙,但他看上去是充实的,而不是心累。他说他是一个注重家庭的人,工作的优先级肯定在后,所以他不想为了工作而把有限的时间都耗尽,虚度了与家人共同的时光。
点评:公司少数人加班,或是偶尔加班,那可能是他们效率低或是临时碰到急事儿,但多数人加班,经常加班那可能就是企业文化或是策略有问题。现在的年轻人并不是“垮掉的一代”,他们也愿意付出,愿意努力,但他们似乎比上一辈人也更“自我”,更注重内心的追求。对加班文化的理解,对员工的关爱,在某种程度上比公司一时的盈利与否来得更为重要。
福建挑号网:http://fj.tiaohao.com
订购热线:400-636-1778
感谢您光临福建挑号网,更多优惠政策请登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