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运营商而言,携号转网的主要挑战在于维系和争取高端用户。从这一角度看,携号转网的争夺,归根结底将是业务的竞争。
尽管传闻的正式开始时间一再推迟,但携号转网在我国实现已经不可逆转。
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的研究结果,到天津、海南等地的内部试点经验都表明,允许携号转网将使我国的通信服务再上一个新台阶:不仅减少了消费者的转网成本,也优化了市场结构,更为国家节约了码号资源。而从国际经验来看,全世界已经有新加坡、美国、韩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实行了携号转网,证明了其可行性。现在人们关注的焦点,是携号转网在中国实施后的效果,以及其将对通信服务有何影响,将导致产业格局的何种变化。
政策已经明朗
自从2008年5月《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发布,确定将采取新的监管措施以平衡通信格局以来,我国政府和通信科研机构就开始推进实施携号转网。经过近两年的方案论证、网络改造和互通测试,如今实施方案渐渐浮出水面。
在地域上,天津、海南,还包括即将开始的深圳将成为第一批的“试验田”,分别进行双向和单向携入的试点。
在原则上,“不歧视,不优待”等“三原则”和“三步走”的实施策略已经确定。
在技术上,中心数据库的部署是携号转网实施工作中最关键的部分,而且这一系统必须独立于运营商,以省去运营商间协调过程。去年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就联合天津和海南的运营商进行数据库的建立。目前这一工作已基本完成,有关专家透露,这套数据库系统由国家出资建设,由电信研究院维护。
但是具体的面向社会正式实施的时间却一再变化:从最早规划的今年6月推迟到9月,然后推迟到10月16日,最近,据记者了解,将有可能再向后推迟一个月左右。
“确保携号转网前后的用户服务水平一致性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工程,尽管有‘三原则’作保证,但围绕一些具体细节,各利益相关方还在展开全面博弈。”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比如,携号转网流程是否复杂,直接影响着消费者是否选择转网。假设移动用户要携号转网至联通,该用户需要在移动还是联通办理业务?申请提交后,需要哪些流程?手续费是多少钱?当前账户清账过程历时多久?是否需要暂时冻结本机账号……从国外经验看,其最初携号转网实施时几乎需要冻结用户账号一个月的时间。这就意味着用户申请转网的
手机号码将有一个月的时间不能使用任何业务,这让消费者无法接受。
同时,还有一些更细节、关系到用户体验的环节,比如转网的时限、周期等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管理体制。
市场格局生变
实际上,允许携号转网,是在电信市场趋向饱和之后的产物。因为此时靠用户增量已经无法改变整体的通信格局,必须通过人为老用户的流向来扶持新兴力量,实现有效竞争。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6月,我国移动电话普及率为60.5部/百人。其中携号转网两个试点地区天津和海南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为86.58部/百人和64.8部/百人,这一局面构成了实施携号转网的背景。
而携号转网也将使整个通信市场的格局得到改变。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曾经做过一次模拟测试,通过调查样本的转移概率矩阵,以2009年年底三大运营商的移动用户数为基数,利用马尔可夫模型分别量化预测了实施单向、双向携号转网3个月后存量市场的市场份额变化。若全国按海南的试点方案实行单向携号转网,
中国移动用户市场份额将下降7.4个百分点,
中国联通和
中国电信则分别增加2.0个和5.4个百分点。若全国按天津的试点方案首先实行双向携号转网,则
中国移动用户市场份额下降3.4个百分点,
中国联通下降1.1个百分点,
中国电信上升4.6个百分点。
作为不可再生的社会资源,实施号码可携带后,用户即使转换运营商或更换业务也不必再次占用其他号码,社会的号码资源将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也能有效缓解号码资源短缺问题。而且,这也会促使运营商通过提高技术、服务、网络等能力来加大竞争力,给新兴运营商提供了争取客户、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使电信行业的竞争变得更为健康与合理。
用户争夺战打响
当号码不再成为限制转网的羁绊之后,客户满意度与客户忠诚度会更加直接挂钩,市场竞争将更加公平,但也更加激烈。
在新的游戏规则下,谁能留住用户谁就是真正的赢家。用户转网的动因无非有二:一是质优,二是价廉。为了赢得用户,通信资费会普遍下降,运营商为保有用户需要付出更多代价。
从国外经验来看,低资费和闪电式营销在实施号码可携政策的初期,是运营商最主要的武器,这些促销优惠包括“存话费送手机”“存话费送话费”“签订在网协议送礼品”等等。在日本,软银就在政策实施后推出“白色套餐”,凡Softbank用户只需交纳980日元的基本费即可享受每日1时到21时的免费畅聊,成为日本携号转网的赢家。
但是,因为价格因素而转网的,往往是低端用户,运营商为争取这部分用户,支付的网络运营成本往往高于所获收益,而且被转出的一方绝不会坐以待毙,肯定会对重点客户采取盯防措施,或者签长期合约,或者利用集团客户捆绑,或者推行一系列优惠。在这里进行撕杀,各方都会得不偿失。因此,对于运营商来说,携号转网的主要挑战在于维系和争取高端用户,而高端用户更看重业务品牌和优质服务,其对业务的忠诚度能为运营商创造更大的价值。从这一角度说,携号转网的争夺,归根结底将是业务的竞争。
链接
携号转网三原则
·转出和转入运营商对于转网用户不歧视、不优待;
·原运营商的业务不携带,目前预付费的余额暂无法实现携带;
·不涉及结算和互联互通。
我国携号转网推进历程
2006
·10月,原信息产业部发布了《关于保障移动电话用户资费方案选择权的通知》,要求从2007年1月1日起实现同运营商网内携号转套餐。该通知被认为是携号转网的前奏。
2008
·5月24日三部委公布《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不仅提到了电信重组的具体方案,还专门提到了“针对重组后新的市场架构,将在一定时期内采取必要的非对称管制措施,促使行业格局向均衡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完成了实验室验证工作。
2009
·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了《关于做好移动用户号码携带试验有关准备工作的通知》和《天津、海南移动用户号码网间携带试验总体方案》。
·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联合三家运营商进行数据库的建立,内部测试开始。
2010
·8月16日,天津和海南开始现网测试,预计一到两个月后正式实施。
·正式实施后第一年,开展非对称转网,即
中国移动的2G用户可携号转移到
中国联通和
中国电信;
中国联通的2G用户可携号转移到
中国电信,而
中国联通和
中国电信的3G用户可携号转移到
中国移动的3G网络;
·第二年,开展对称2G携号转网,即三运营商2G用户可互相携号转网;
·第三年,三大运营商的3G用户可互相携号转网。